金秋時節(jié),雙節(jié)同慶,蟹肥酒美,正是千年風雅事,持蟹飲酒時。李白在《月下獨酌》中吟詠 “蟹螯即金液,糟丘是蓬萊”,又在《送當涂趙少府赴長蘆》中寫下 “搖扇對酒樓,持袂把蟹螯” 的佳句,道盡了古人品蟹飲酒的風雅傳統(tǒng)?!都t樓夢》第三十八回中,賈府眾人于秋爽齋賞菊品蟹,鳳姐那句 “不僅是螃蟹,還要酒和茶” 的叮囑,更是將食蟹的雅趣描繪得淋漓盡致。
金秋蟹宴,以酒為媒
“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” 的品蟹文化,從魏晉時的畢卓開始,影響著古人的品蟹觀。此種吃蟹方式,被文人雅士視為高雅閑適的情趣。這種情趣后來逐漸發(fā)展,吃蟹、飲酒、賞菊、賦詩成為金秋的風流韻事,且漸漸演變?yōu)榫奂H朋好友、有說有笑共品蟹的活動,這便是 “蟹宴” 的由來。
當肥美的蟹黃遇見長城五星霞多麗干白,一場現(xiàn)代風雅蟹宴也就此開啟。長城五星霞多麗干白擁有明亮的淺禾桿黃色,香氣清新濃郁,散發(fā)著檸檬、柑橘、成熟白桃與香瓜等水果的芳香,還夾雜著淡雅的花香;入口圓潤有力,酸度協(xié)調(diào),余味清爽悠長。這般風味,恰如秋風拂過菊園,為蟹宴增添了幾分詩意。
古今對話,風雅相傳
東漢鄭玄注《周禮?天官?庖人》云:“薦羞之物謂四時所膳食,若荊州之魚,青州之蟹胥。” 何為 “蟹胥”?晉代呂忱《字林》記載:“胥,蟹醬也?!?nbsp;蟹胥,是史料中記載的古人最早食用的螃蟹制品。因彼時飲食中,醬是較為流行的調(diào)味品類,由此可見,古人吃蟹的歷史,是從蟹胥開始的。后來,隨著物質(zhì)生活的豐富與烹飪技術(shù)的不斷發(fā)展,人們吃蟹的方式也發(fā)生了極大的變化。
古人以黃酒溫寒解膩,今人何不以干白提鮮增味?
持螯品酒,秋日至味
指尖拈起豐腴蟹螯,再斟一杯長城五星霞多麗干白,細品時,酒液滑入舌尖,先是圓潤的質(zhì)感漫開,而后恰到好處的酸度緩緩浮現(xiàn) —— 既輕輕中和了蟹黃的綿密油膩,又像給蟹肉增加一層鮮潤,讓那股子來自秋日湖澤的清甜愈發(fā)突出。唇齒間酒香與蟹鮮交織的瞬間,忽然就懂了李白 “搖扇對酒樓,持袂把蟹螯” 的閑適,原來千年前文人筆下的風雅,此刻正藏在這一口酒、一瓣蟹里。
在這金桂飄香的時節(jié),無論是中秋家宴上,與家人圍坐分享蟹宴的溫馨;還是商務宴請中,以佳釀襯佳肴的體面,這杯現(xiàn)代干白都在延續(xù)著千年食蟹傳統(tǒng)。它讓食蟹不再只是滿足口腹的享受,更成了一場穿越時光的對話—古人以黃酒配蟹賞秋,今人以干白提鮮品雅,不變的,是金秋里那份對“至味”的執(zhí)著與熱愛。
秋正濃,蟹正肥,酒正香。恰逢中秋月滿、國慶歡騰的雙節(jié)好時節(jié),讓我們以長城五星霞多麗干白為伴,在這滿載收獲與喜悅的日子里,共赴一場現(xiàn)代風雅蟹宴——既品蟹黃的綿鮮、酒香的清潤,也賞中秋的團圓月色、國慶的熱鬧氛圍,于杯盞交錯間,細品金秋雙節(jié)里至鮮至美之味,留住這雙倍的秋日風雅。